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被称为“重九节”,是一个充满纪念意义的节日。这一天,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长寿的庆祝,因此也被称作老人节。重阳节的正式性毋庸置疑,尽管它还未被列为法定假日,不放假,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可忽视。
重阳节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代,那时它是一个充满欢乐的节日。古人根据阴阳理论,将奇数视为阳,偶数视为阴,九作为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天时地利,日月逢九,阳气达到顶峰,形成“重阳”。
这一天,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是登高远眺的最佳时机。古代文人墨客常在此时登高,一边品味菊花美酒,一边吟诗作对,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同时,重阳节也象征着人们对冬天的准备,家家户户开始添置冬装,同时也会在祭祖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也能温暖过冬。
在新加坡,一些会馆仍然保留着重阳节祭祖的习俗,称为“秋祭”。除此之外,人们也可以选择更传统的方式来庆祝,比如全家或朋友一起外出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增进亲友间的感情。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糕点等,都是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登高之俗始于西汉,据刘歆《西京杂记》记载:“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