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陈虹对宝骏“自主品牌”的描述实际上揭示了合资厂商对待“合资自主”的普遍态度,即将其“视同己出”。同样,人们常常强调对民营企业要“视同己出”,这意味着要给予他们如同自家企业一样的重视和待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使用“视同己出”时,常常带有比喻的意味,表明这种情况是特殊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视若己出”这一表达还是主要用来指人。
具体而言,“视若己出”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对待某个人或某些事物的态度,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一样。这种表达强调的是情感上的亲近和重视。而在上述提到的两个例子中,“视同己出”则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种策略或态度,而不是指情感上的关系。
此外,这种比喻性的使用也说明,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可能会用“视同己出”来形容一种策略或态度,以强调其重要性和亲密性。但这种用法并不改变“视若己出”主要应用于人的本质。
综上所述,尽管“视同己出”有时被用来形容策略或态度,但在一般情况下,“视若己出”依然主要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