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断点回归设计与添加虚拟变量有什么区别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14 10:40:38
文档

断点回归设计与添加虚拟变量有什么区别

2.RD估计方法通常采用局部线性回归,即在一定带宽内选择样本进行估计,旨在对断点附近的局部处理效应(LATE)进行估计。3.最优带宽的选择由Imbens和Kalyanaraman在2009年提供,并且通常需要展示不同带宽下的结果以展示估计的稳健性。有时,RD还使用非参数的核回归方法。4.RD分析需检验内生排序问题,即假设个体能够预知分组规则并通过自身努力完全控制分组变量,以避免导致断点回归失效。5.在RD分析中加入协变量时,还需检验这些协变量在断点处的条件密度是否连续,确保断点处的跳跃不是由协变量的跳跃引起的。
推荐度:
导读2.RD估计方法通常采用局部线性回归,即在一定带宽内选择样本进行估计,旨在对断点附近的局部处理效应(LATE)进行估计。3.最优带宽的选择由Imbens和Kalyanaraman在2009年提供,并且通常需要展示不同带宽下的结果以展示估计的稳健性。有时,RD还使用非参数的核回归方法。4.RD分析需检验内生排序问题,即假设个体能够预知分组规则并通过自身努力完全控制分组变量,以避免导致断点回归失效。5.在RD分析中加入协变量时,还需检验这些协变量在断点处的条件密度是否连续,确保断点处的跳跃不是由协变量的跳跃引起的。


1. RD设计适用于准实验情境,与在自然随机实验中直接添加虚拟变量并用OLS估计的模型有别。
2. RD估计方法通常采用局部线性回归,即在一定带宽内选择样本进行估计,旨在对断点附近的局部处理效应(LATE)进行估计。
3. 最优带宽的选择由Imbens和Kalyanaraman在2009年提供,并且通常需要展示不同带宽下的结果以展示估计的稳健性。有时,RD还使用非参数的核回归方法。
4. RD分析需检验内生排序问题,即假设个体能够预知分组规则并通过自身努力完全控制分组变量,以避免导致断点回归失效。
5. 在RD分析中加入协变量时,还需检验这些协变量在断点处的条件密度是否连续,确保断点处的跳跃不是由协变量的跳跃引起的。
6. 上述内容主要讨论的是Sharp RD。Fuzzy RD则使用大于断点的dummy(Z)作为处理变量(D)的工具变量。Z与D相关,但在断点附近相当于局部随机实验,因此D仅通过Z影响因变量y,并且与误差项不相关,满足外生性假设。可以使用Z作为D的工具变量,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估计。

文档

断点回归设计与添加虚拟变量有什么区别

2.RD估计方法通常采用局部线性回归,即在一定带宽内选择样本进行估计,旨在对断点附近的局部处理效应(LATE)进行估计。3.最优带宽的选择由Imbens和Kalyanaraman在2009年提供,并且通常需要展示不同带宽下的结果以展示估计的稳健性。有时,RD还使用非参数的核回归方法。4.RD分析需检验内生排序问题,即假设个体能够预知分组规则并通过自身努力完全控制分组变量,以避免导致断点回归失效。5.在RD分析中加入协变量时,还需检验这些协变量在断点处的条件密度是否连续,确保断点处的跳跃不是由协变量的跳跃引起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