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七月七日,亦称作鬼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传说中的鬼魂与人间世界得以交互,各地民间因此衍生出多样的迎鬼习俗。
2. 该节日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中国,起初是为了纪念牛郎与织女的爱情传说。根据故事,牛郎是天上的星宿,织女是人间的一位美女,二人因爱情跨越界限相会,却因出身不同世界而无法长久相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银河之上的鹊桥显现,使他们得以短暂相会。
3. 除了作为爱情节日,七月七亦被称作鬼节。在这一天,已故的亲人据说会返回人间与家人团聚,因此,七夕节也被视作是与鬼魂相关的节日。
4. 七月七日的民间习俗丰富多样。例如,在广东地区,七夕被称为“拜七姐”,而在闽台地区则称为“拜七娘妈”。这一天,人们会准备精美的礼物,如用纸、草、米粒等材料制作的花果、仕女、器物等模型,用以庆祝。
5. 在广州,无论家境贫富,女子们都会在这一天精心打扮,点燃香烛,进行特殊的仪式,如“拜仙禾”和“拜神菜”,以此祈求福佑。宋代诗人刘克庄曾以诗句描述了当时七夕节的盛况:“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