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吃,俗称“结巴”,并非由于发音器官构造上的缺陷,而是说话技能上的问题。大脑对发音器官的支配与调节失去常态,导致了口吃的发生。口吃者往往性格内向,心理障碍严重,治疗时首先需要消除心理障碍,再进行训练。
对于口吃,正确的矫治方法至关重要。首先,要消除口吃儿童的紧张、恐惧情绪。父母可以通过耐心、细心地与孩子交谈,帮助他们克服怕口吃的心理状态。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给予鼓励和奖励,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然地表达自己。
多与孩子进行语言练习也是关键。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的故事和诗歌,听熟后,让孩子跟着一起讲、一起念。父母还应放慢说话速度,边说边问,引导孩子回答问题。当孩子不愿回答时,不必勉强,继续说话,让孩子在不注意自己口吃缺点的情况下自然回答。
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信心也非常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说话流畅的同伴一起玩,同时教育同伴不要嘲笑口吃的孩子。家长应告诉孩子,矫正口吃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急于求成。略有反复是正常的,不要灰心。
口吃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口吃病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心理障碍严重。因此,治疗时必须从解决心理问题入手。矫正口吃的关键在于信心和恒心。
口吃的症状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观察。外因表现为说话时上气不接下气,有的孩子还有气短、胸闷、心慌的现象;内因表现为发音困难,有的首字难发,有的中间受阻重复。口吃者的急躁情绪需要克服,要改变生活习惯,锻炼在紧张环境下的说话能力。
对口吃患者的建议是:第一,确认口吃不是耻辱,克服心理障碍;第二,练习深呼吸,慢慢朗读,放慢讲话速度,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要着急;第三,在讲话时暗示自己:我就这样,谁也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