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约是否拟定违约责任,可由当事人进行友好协商确定。
若已设违约责任条款,则违约方应根据该条款承担相应责任;
若未设定,双方可协商决定违约方应采取何种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责任;
若无法达成共识,可诉诸司法程序或仲裁机构解决。
合同具备以下法律特性:
1. 合同是由两个或多个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2. 合同旨在产生、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
3. 合同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与协议的主要区别在于:
协议是指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形成的契约,即双方自愿达成共识,将共同认可的事项明确表述出来。
在法律层面,协议被称为合同。
通常情况下,生效的合同与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除非其未生效或因特定条件失效。
例如,若合同或协议的一方为未成年人(如7岁儿童),则该合同无效。
对于需公证的合同或协议,仅起到固定及加强效力的作用。
若无法律强制性要求且当事人亦未约定,则无需特别公证。
一般而言,合同或协议只需两份即可满足需求,当事人各执一份,如有第三份,多为见证人或第三方持有,此举同样有助于增强合同或协议的效力,具体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商定。
总的来说,合同或协议仅在名称、称谓方面有所差异。
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规范,当事人有权自由约定合同或协议的名称、内容、形式等,均具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