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律实践中,借款人实施非法集资,并不必然导致担保人需负起民事责任。
此种情形下,司法机关需要依据民间借贷和担保合同的效力以及当事人的过失程度来进行综合判断,以对担保人的民事责任做出准确裁决。
例如,若信托合同无效是由主合同引起的且担保人并无过错,那么他将无需承担任何民事责任;
反之,如果担保人存在过错,其所负有的民事责任也不应超过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的三分之一。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在保证合同被判定无效后,如涉及到债务人、保证人和债权人三方中的任一方有错,都应按照过错程度分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