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脏肿大的原因多样,需要通过详细的诊断来确定具体原因。对于代偿性脾肿大,通常不需要切除,而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如果是淋巴瘤或肉瘤,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切除肿大的脾脏部位。在肝硬化的情况下,由于门静脉高压,脾脏血液回流受阻,脾脏逐渐肿大,同时发生增生性肿大,脾脏肿大程度可达到正常大小的2~3倍。脾肿大到一定程度后通常不再增大,而上消化道大出血或手术后门静脉压下降,脾脏可能会缩小。肿大的脾脏质地较硬,无压痛,但也有少数患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情况下始终没有脾肿大的现象。
脾功能亢进是指肿大的脾脏对血细胞产生破坏和隔离作用,导致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通常情况下,血小板在正常状态下是摸不到脾脏的,但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可能触摸到脾脏边缘,这即为脾大。近年来,B超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发现了一大批用手摸不到的“脾大”,在健康体检中B超显示脾大者约占1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用手摸不到的,B超显示脾大是经过实际测量的,能较早地显示脾增大,当用手能触及脾脏时,脾脏已增大到一倍以上。
脾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脾大,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郁血性脾肿大,如斑替氏综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等;增生性脾大,如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以及其他原因,如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
由于脾脏肿大的原因复杂,除了少数生理性脾肿大外,其余情况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病因查找,并定期复查。脾功能亢进时,脾脏对血细胞的破坏和隔离作用会导致血小板减少最明显,这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