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充满诗意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鸟与一棵会走路的树(驯鹿)之间的友谊。在教学中,一位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在第一次试教中,教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鸟会跟着驯鹿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呢?”随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了一张美丽的草地图片,并引导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具体场景是驯鹿带着小鸟来到草地上,观看蜗牛。学生们对于扮演“会走路的树”显得十分积极,但当教师询问谁来扮演“小鸟”时,课堂上却变得安静起来,愿意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鼓励和引导,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教师再次确认了扮演“会走路的树”的学生后,又选择了另一位学生扮演小鸟。开始对话时,扮演小鸟的学生问道:“你带我去哪儿啊?”而扮演驯鹿的学生则回答:“我带你去草地,去看蜗牛!”小鸟高兴地说:“好!”接下来,扮演驯鹿的学生指着图片上的蜗牛说:“看,这就是蜗牛。”整个过程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丰富的想象力,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角色感。
通过这次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教师发现学生们在参与角色扮演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心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尝试了其他多种角色扮演的方式,如分组表演、角色互换等,以便更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角色扮演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更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角色扮演,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情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