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日里,蟋蟀、蝉、蚱蜢、螽斯和纺织娘螽斯等五种昆虫以其特有的鸣叫声装点着炎炎夏日。这些昆虫体型较大,体长大约40毫米,通体呈现绿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它们每年繁殖一代,成虫在7月至9月最为活跃。雄性在脱皮后3至10天开始鸣叫,声音洪亮。在夏日高温下,它们的鸣叫声愈发响亮。这些昆虫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出现,深受人们喜爱。
2. 纺织娘,又称“络纬”或“络纱婆”、“络丝娘”,是最早被人们选养观赏的鸣叫昆虫之一。它们在夏秋季节最为活跃,这也是它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纺织娘与螽斯同属螽斯科,主要产于江浙两省,福建和山东也有较多出现。它们的体型一般比螽斯大,体长在5至7厘米之间。纺织娘常栖息于庄稼地、瓜棚豆架、草丛芦苇之上。每当黄昏降临,它们便开始“纺纱织布”,不同的品种发出不同的声音,以吸引异性。
3. 蝉,在夏日的高温下,它们的鸣叫声能为人们带来野趣、宁静和凉意。蝉属于同翅目蝉科,全世界约有1500种。在上海地区最常见的有3种:鸣蝉、蟪蛄和寒蝉。蝉的鸣叫是由腹部的一对鸣器产生的,这一对鸣器只存在于雄蝉身上。蝉的生活方式较为奇特,夏天产卵后一周内即死去,卵经过大约一个月孵化,孵化后若虫掉落到地面,自行掘洞钻入土中栖身。老熟幼虫爬出洞穴后,成虫爬出蝉壳,经阳光照射,翅膀施展、干燥,羽化过程约需1至3小时。
4. 金蛉子、黄蛉和墨蛉,都属于直翅目蟋蟀科,是中国三大鸣蛉。金蛉子体型最小,体长8至9毫米,触角长40毫米,喜欢栖于芦苇及灌木丛、园林、庭院田舍的绿篱、冬青等枝头叶下,白天鸣叫,声音清脆。黄蛉体型较大,体长7毫米,触角40毫米,体色金黄发亮,栖息于高大的白茅草丛中以及山坡、近水草地和灌木丛,鸣叫声音清澈响亮。墨蛉体态娇小苗条,全身墨黑发亮,主产于江苏、上海、安徽等地,鸣叫时间长,声调抑扬顿挫,极善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