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部由外国摄影队在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近日受到关注,其中展现了上海市民独特的着装风格。
2. 在那个年代,着装简单朴素,许多中老年人都有着在衣服上打补丁的回忆。
3. 20世纪50年代,一种名为“的确良”的新型面料在国际上开始流行,并在60、70年代传入中国。
4. “的确良”这一名称源自英文“Dacron”,它与传统棉布相比,具有不易皱、易洗易干、质地坚挺、色彩鲜艳且不褪色等特点。
5. 由于这些优点,穿着“的确良”衣服成为当时的时尚,并成为许多中老年人的难忘记忆。
6. 人类最初的着装由各种草叶树皮制成,之后发展出使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织物。
7. 化学纤维的历史相对较短,1904年英国公司首次实现化学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8.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罗塞斯发明了尼龙,而英国人则发明了另一种纤维,后被美国公司购买并命名为“Dacron”。
9. 随着科技进步,80、90年代纤维产品迅速发展。
10. 中国传统面料包括丝和麻,直到宋朝才引入棉花。
11.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布票制度开始实行,棉花种植受到限制,人造纤维成为解决穿衣问题的途径。
12. 1958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尼龙诞生,尽管当时技术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但它是我国最早的合成纤维。
13. 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是两种主要的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如涤纶,因其优良性能而广泛应用。
14. 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人们开始寻找替代的聚酯纤维,如再生涤纶纱,它使用塑料瓶制造,既环保又节省能源。
15. “的确良”的出现结束了旧有的穿衣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一代人的时髦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