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在马路上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穿行,遵守红绿灯,不翻越交通隔离栏。
3. 在合法停车区域停车,不违规鸣喇叭,不在道路上随意掉头。
4. 在公共场合使用文明语言,不在公共场合裸露上身,不随意吸烟。
5. 驾车时遵守法律法规,不酒后驾车,不使用手机,不吸烟。
6. 在道路上遵守规定,不随意摆摊设点,不擅自搭建临时建筑,不随意牵拉挂晒物品。
7. 爱护环境,不随意践踏花草,不破坏公共绿化,不损坏公共设施。
8. 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喧哗,不插队或抢座。
9. 在公共场合保持整洁,不乱涂乱贴乱画。
10. 维护社会秩序,不参与赌博,不酒后闹事,不扰乱社会治安。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和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展示。因此,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用文明的行为举止和合理的礼仪来对待他人和客人。这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不文明行为包括:
1. 在公共场合大声进食。
2. 在公共场所吸烟。
3. 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4. 随地吐口香糖。
5. 使用粗俗语言。
6. 随意践踏花草,破坏绿化。
7. 非法占用或故意损坏市政基础设施。
8. 不遵守右侧通行原则(上下楼梯时)。
9.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使用电梯)时不遵守先下后上(先出后进)的原则。
10. 在电影院、剧院或图书馆等安静场所大声交谈或接听电话。
11. 插队。
12. 在公共场合随意张贴、涂鸦。
13. 在会议、剧院或图书馆等安静场所大声讲电话或手机铃声响起时不顾他人。
14. 从高处丢弃物品。
不文明行为是指人们在公共道德缺失的情况下,做出的违背公序良俗的举止和动作。有些人认为这些行为是小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还有人认为,公共场所是“公共的”,没有人在意,也没有监督和舆论压力,形成了一种安全的、从众的无意识状态。
扩展资料:
1. 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仪容、举止、表情、动作、语言、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适当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2.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礼仪原则包括: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即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谨慎、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三是适度的原则,即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3. 文明用语包括:
1. 您好!
2. 请坐!
3. 请问……
4. 请稍等!
5. 对不起!
6. 请原谅!
7. 很抱歉!
8. 没关系!
9. 不客气!
10. 谢谢!
11. 请不要着急!
12. 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13. 您请讲!
14. 我会尽量帮助您。
15. 为您服务是我应该做的。
16. 有不懂的地方您尽管问。
17. 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18. 再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明礼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