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对拒绝感到恐惧?
很多人向我反映,他们很想与我交流,但担心我会拒绝他们,因为我可能很忙。他们害怕被拒绝,担心自己的价值不被认可。然而,婴儿有一种天赋的能力,就是寻求帮助。例如,我的女儿几个月大时,她会拉着我手去拿她够不到的东西,或者让我帮忙打开东西。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许多人因为多次遭遇拒绝,开始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可爱,从而产生了自我价值感低下的感觉。这是孩子对事情的误解,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是误解。当我们过于担心麻烦别人时,背后往往隐藏着对自己深深的低自我评价。
其次,我们需要探索自己是否有过被拒绝的创伤,如果有,我们应该努力去修复那种创伤。
其次,我们要思考别人是否喜欢被我们麻烦。
帮助他人是幸福的源泉。大多数人都是乐于助人的,除非他们真的很忙或者自身难保。因此,别人的拒绝或忽视,往往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同时,我们也可以反思自己,是否会拒绝别人的求助?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会,甚至可能会感到开心,除非我们真的帮不上忙。
因为帮助他人会让我们感到有力量,强大,富足,并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是有意义的快乐,也就是幸福。一个有心理界限的人会先照顾好自己,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却还要去帮助别人,那么双方都可能会感到疲惫。
特别是在中国,许多人常常没有这样的界限,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他们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甚至是不分原则地帮助。这可能会让对方难以接受。例如,在这次疫情期间,有老人给每一层楼烧香祈求祝福,导致楼道里乌烟瘴气,让大家误以为发生了火灾,甚至要报警。
我们还应该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拒绝别人无理的帮助?(关于如何拒绝,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那么,如何跳出这个害怕求助和被拒绝的模式呢?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太多的拒绝(或者可能是忽视),导致你长大后陷入一个模式:害怕求助,害怕被拒绝。那么,你可以尝试在一个安全、值得信任的人(比如你的好友或闺蜜)那里寻求帮助,逐渐培养自己的求助能力。当然,你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寻求帮助,而是在自己已经尝试了探索和查找资料等各种方法但仍无法解决问题时,再去求助。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基本素质。
接下来,你可以尝试去找能真正给你支持的人求助,并记录下自己成功的求助经历。你会发现,实际上,很多人都愿意帮助你。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试试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