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多数父母会偶尔对孩子说些贬损的话,但这并不一定是言语虐待。
2. 只有当家长经常对孩子的人际、智力、能力或外表进行攻击时,才构成言语虐待。
3. 言语虐待型父母有两种行事风格。
4. 第一种是直接且公开地用恶毒语言贬损孩子,例如骂孩子愚蠢、没用或丑陋,甚至表达出后悔生育孩子的想法。
5. 第二种则较为隐蔽,通过长期的取笑、挖苦、侮辱性绰号或拐弯抹角的羞辱来攻击孩子。
6. 孩子应该有权犯错误并改正,这是他们尝试新事物、建立自信心的过程。
7. 有毒的父母却给孩子设定无法达到的目标、不切实际的期望,并经常改变规则。
8. 他们期望孩子能像大人一样成熟应对,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困难的,因为这种成熟需要生活经验。
9. 孩子不是小大人,但有毒的父母却期望他们表现成熟。
10. 当孩子从别人那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潜意识时,就称之为“内化”。
11. 负面评价的内化会形成自卑心理的基础,从而损害孩子作为可爱、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的自我认知。
12. 言语虐待不仅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还会对他们的人生观和成就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