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孔桩灌筑混凝土前,需放置钢筋笼并再次测量孔内虚土厚度,若超标需清理。搬运钢筋笼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其弯曲或扭曲。安装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缓下沉,至设计位置后立即固定。混凝土下料时采用串筒,深桩孔则需使用混凝土导管。若地下水丰富,应采用导管水中灌筑混凝土的方法。混凝土需垂直灌入桩孔,避免斜向冲击孔壁导致塌方。混凝土应连续分层浇筑,每层高度不超过1.5米。小直径挖孔桩可在距地面6米以下利用混凝土的大坍落度和下冲力确保密实;大直径挖孔桩则需分层捣实。首次浇筑至扩底部位顶面后应立即振捣密实,再分层浇筑桩身直至桩顶。混凝土初凝前应抹压平整,避免塑性收缩或环向干缩裂缝。若有浮浆层,应予以凿除,确保与上部承台或底板的良好连接。
人工挖孔桩施工需遵循严格规范:第一节井圈护壁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不得超过20毫米,井圈顶面需比场地高出150~200毫米,且壁厚应比下面井壁增加100~150毫米。修筑护壁时,其厚度、拉结钢筋、配筋及混凝土强度均须符合设计要求。护壁模板拆除通常在24小时后进行,若发现蜂窝或漏水现象应及时补强。上下节护壁搭接长度不应少于50毫米。浇筑桩身混凝土时,必须通过溜槽,高度超过3米时应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不宜超过2米。渗水量大时,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施工中应采取安全措施,如孔内设置应急软爬梯,使用安全可靠的电葫芦、吊笼,并配自动卡紧保险装置。每日开工前须检测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桩孔深度超过10米时,应有专门的送风设备,孔口四周需设置护栏。
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包括:孔底虚土多时,需详细地质报告,减少孔底虚土超标,严格控制孔深超挖,完孔后彻底清除孔底虚土,见到坚实原状土。桩孔倾斜及桩顶位移偏差大时,应严格按图定位,复检轴线桩与桩位桩,不得混淆。开始挖孔前,使用定位圈钢筋制作圆环或龙门桩,安装护壁模板时必须以桩中心校正。挖孔过程中,需用线坠吊放中心线,发现偏差立即纠偏。扩底时应均匀环状开挖,每次向四周进尺100毫米。成孔后应立即检查验收,吊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避免晾孔时间过长。吊放钢筋笼时需选择合适吊点,速度均匀,避免变形。浇筑混凝土前,应放孔口漏斗,再次测孔内虚土厚度。浇筑时,先灌至扩底部位顶面,随即振捣密实,每次浇筑高度不超过1.5米。桩身混凝土离析时,可用风钻钻孔,高压注浆填补离析层。
人工挖孔桩施工需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人员素质高、材料质量可靠、施工机具性能佳,并完善各种制度。为检验桩身质量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该工程对所有桩进行了低应变检测,并抽查了特定桩径的3根桩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桩身质量Ⅰ类桩占86%,Ⅱ类桩占14%,无Ⅲ类桩。从施工开始到检测结束,工程历时65天,大大缩短了工期,人工挖孔灌注桩造价为750元/立方米,节省了投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