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箐,读作jìng,指的是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在古代文献中,"箐谷"特指竹林丛生的山谷,"箐峒"则是指竹林中的山洞,"箐砦"则形容竹木丛中的山寨,"箐道"则表示竹木丛中的山路。
磬,拼音为qìng,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单独使用称为特磬,成组使用称为编磬。后来,磬还被用来指寺院中和尚念经时所敲打的铜铸法器。磬的形状弯曲,因此"磬"也可比喻人弯腰,表示十分恭敬,如"磬折";也因缢死者似磬悬挂,"磬"也可指缢杀,用作动词。
罄,qìng,是一个形声字,从"殸"(qìng)声,表示声音、乐器,击缶有声,谓中空也。
綮,笔画数为14,部首为糸,笔顺编号为45133134554234。在古代文献中,"綮"指的是筋骨结合处,也比喻事物的关键。此外,"綮戟"指的是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仪仗。
凊,读作qìng,意为清凉、寒冷。在古文中,"凊"亦可读作jìng,意为凉。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这句话的大意是: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在冬天为父母保暖,在夏天为父母祛暑,晚上为父母铺床,早上为父母问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