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寒食的含义是指寒食节的后一天,也有说法认为是指前一天。其拼音为xiǎo hán shí,结构分析为“小”(独体结构)、“寒”(上下结构)和“食”(上下结构)。以下是对小寒食一词的详细解释:
1. 引证解释:
- 寒食的第二天。一说为前一天。唐代诗人杜甫有《小寒食舟中作》的诗篇。仇兆鳌在题解中提到:“《杜臆》中认为小寒食是指寒食前一日,这是错误的,实际上是小寒食是寒食后的第二天。根据《岁时记》,冬至后的第一百五天是寒食,按照历法在清明前两天。广义注解中提到,禁火的连续三天是指冬至后的第一百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因此小寒食是在这三天内,所以说是佳辰。第二天是清明,才有新火,所以饮食仍然寒冷,因此提到强饮。诗意非常明确。”
- 朱东润在《杜甫叙论》中提到:“那一年过了清明,寒食节到来,寒食节过后,还有小寒食。”
2. 国语词典解释:寒食日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3. 网络解释:小寒食是指寒食的第二天。一说为前一天。
关于小寒食的诗词包括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诗句如“比及归时小寒食”,以及成语“小手小脚”、“小打小闹”、“小小不言”等,都与小寒食无关。而“春寒料峭”、“寒花晚节”、“冰寒于水”等成语则与寒食节有关,但并非特指小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