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经,又称月事、月水、月信或例假,因其通常每月发生一次而得名。严格来说,月经伴随着子宫的周期性出血,同时卵巢中的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形成,子宫内膜也经历从增生到分泌的变化。然而,在临床上,有时会出现没有排卵却有子宫出血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排卵性月经。
女性为什么会经历月经?这需要理解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女性的内生殖器官主要包括卵巢、子宫和输卵管。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并合成卵巢激素,而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青春期前,卵巢中的卵泡基本无功能,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开始发育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后,卵泡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形成黄体,黄体不仅合成雌激素,还会产生孕激素。
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也相应发生变化。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血管变得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从1毫米增至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则受精卵通过输卵管进入子宫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若卵子未受精,在排卵后约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度,一般为28至30天,但因人而异,也可能为23至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一个周期。只要周期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出血时间通常为2至7天,每次月经出血量不超过1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