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海平面的上升速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海洋学家研究的重点。全球各地数千个观测站日夜收集着海平面变化的数据,其中一些观测站的历史甚至超过300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海洋学家哥登伯格就通过分析全球各地的观测数据,指出世界各大洋的海平面正以每年1.1毫米的速度上升。到了60年代,海洋学家的统计数据显示,近百年来世界海平面的上升率约为每年1至1.5毫米。进入70年代后,海平面的变化出现了小的波动,有些海区的海平面仍在上升,而有些则呈现下降趋势。
1980年,对全球725个海平面观测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新的信息:大陆沿岸海平面上升率年平均为3毫米,而岛屿沿岸则为2.5毫米。特别是在1970至1974年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非常快,年平均高达14毫米。近年来,卫星资料进一步证实,全球海平面正以年均3.9毫米的速率上升,这一数值远高于过去几百年的年均1至1.5毫米的上升率。中国的数据也显示,各海区的海平面变化差异较大,但总体上仍处于上升趋势,年均上升率为1.4毫米。
关于未来全球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各种预测和理论观点不一。但普遍认同的是,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过去50年里,矿物燃料的消耗量激增两倍,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四分之一。据联合国专家组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厘米,即年均上升4.5毫米。
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以及上层海水因变热而膨胀等。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最根本的原因,它会导致海水受热膨胀、高山冰川融化以及南极冰盖解体等,从而引发海平面的绝对上升。此外,人为因素导致的陆地地面沉降也会导致海平面的相对上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海平面上升成为一个复杂且需要全球共同应对的挑战。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会淹没低洼的沿海地区,还会加剧风暴潮的强度与频次,从而增加洪涝灾害、海岸侵蚀、咸潮入侵以及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问题的风险。因此,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和减缓海平面上升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