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优秀的人,必然具备大众性与社会性,乐于与人交往,帮助解决困难,并通过尊重和沟通,与访客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就是待客之道。
待客的基本礼仪包括:在会客时,要仔细聆听客人的名字,并与每一位客人进行寒暄,避免只招呼一人,也不要自我宣传,应保持谦逊有礼。
初次来访的客人,应先问好,邀请至客厅上茶,了解来访者的意图。添茶时要适量,尊重客人的意愿,接受婉拒,以确保宾主尽欢。
穿着要整洁端庄,语气温和,谈吐幽默,保持亲切的微笑,举止安详,态度要亲切、随和、友爱,不使客人感到拘束不安。
对待客人要慈悲热情,主动耐心地招待,记住客人的姓名、特性与嗜好,真心为他们服务,赞美鼓励,使他们宾至如归。
能与客人谈论佛法,使他们了解佛教,感受到法喜,获得法益。谈话内容应与访客关心、熟悉的话题相关。
在言谈中,避免自赞毁他、两舌或论人是非。根据访客的需求提供帮助,如食宿、交通、参观、访问等。
如有先后两批客人来访,应一视同仁,不可冷落一方;若彼此互不相识,应及时为他们互相介绍。
留客用餐时,夹菜、添食要适量,尊重客人的意愿。了解客人,与之沟通,访客离开时,可以赠送佛书、念珠等法物作为结缘。
待客之道可分为三类:一是亲友的客人,应尊重并礼遇他们,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二是有关系的客人,如工商、记者、警察等,应给予善意接待,尽快解决问题;三是临时的客人,可根据人、时、事的不同灵活应对,但始终要保持待客的真诚。
总而言之,待客之道在于保持不变的诚心,无论是对谁,都要真诚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