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宁腿综合症,最初由英国医生Thomas Willis在1672年描述,其正式名称为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又称Ekbom综合征。这种病症的特点是在夜间或休息时,双腿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感,迫使患者不得不移动双腿或站立行走。RLS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1-10%的人口患有不宁腿综合症,我国的患病率估计为1.2-5%。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根据病因,不宁腿综合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症状性两大类。原发性RLS病因不明,少数患者可能有家族史。症状性RLS则由其他疾病引起,常见原因包括尿毒症、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妊娠、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病、多灶神经病、代谢疾病及药物等。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深部肢体的不适感,如撕裂感、蠕动感、刺痛、烧灼感或瘙痒感,患者常有强烈的运动双腿的欲望,这会带来持续或间歇的不安和不适。症状通常在休息时加剧,运动可以暂时缓解。夜间症状尤为严重,患者可能会踢腿、活动关节或按摩腿部,严重者甚至需要起床行走才能获得缓解。RLS患者往往难以入睡,导致失眠,日间嗜睡增多,工作效率下降。
诊断标准由国际不安腿综合症研究组(IRLSSG)制定,包括四个主要症状:异常感觉、运动症状、休息时症状加重和夜间症状加重。异常感觉表现为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常发生在肢体深部;运动症状则表现为来回走动、不停晃动或屈曲伸展下肢;休息时症状加重,活动可缓解;夜间症状加重,深夜达到高峰。
不宁腿综合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日间嗜睡,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