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苏轼四十岁,调任密州太守。这首词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抒发了词人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王弗是苏轼的结发妻子,两人感情深厚。王弗于公元1065年(熙宁八年)病逝,时年二十七岁。十年之后苏轼写下了这首词。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夫妻感情甚笃,王弗卒后仅两年,苏轼侍从英宗朝京时,便将王弗安葬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城西的黄河故道。这是一首写于公元1075年的悼亡词。
十年来,苏轼奔波于仕途,辗转于各地,饱受人生艰辛。而今,他官至密州知州,生活相对稳定,但心中却充满孤独和忧伤。这首词正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词中以梦境的方式,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在词中,苏轼以十年生死、千里孤坟、尘满面、鬓如霜等意象,描绘出自己与亡妻阴阳两隔的悲凉景象。词的下阕,苏轼通过梦境中的相逢,进一步抒发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词中用“小轩窗,正梳妆”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亡妻生前的美丽形象。
这首词以悼亡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苏轼悼亡词中的杰作。词中流露出的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