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人在发明自己的文字体系时,汉字已经在日本有悠久的历史了。那时,大量汉字词已经融入日语,成为语言的一部分。汉字词的一个特点是同音词很多,如果不用汉字,日本人将无法区分这些同音词。
日语中的“假名”与中国的“汉语拼音”相似,都是一种注音文字。比如,我们以“遥远”这个词为例,“遥远”在日语中读作“ようえん(yo en)”,写作繁体的“遥远”。同时,在日语中,“ようえん(yo en)”还可以表示“妖艳”、“洋焰”、“用焰”、“阳焰”、“叶焰”、“洋焰”、“叶焰”、“用焰”等等。这些词要么来源于中国,要么是由日本先民根据汉字自己创造的。
这些同音词数量众多,如果不用汉字,日本人将无法有效区分它们。汉字难学,但汉语拼音虽然简单,只有26个字母,为何中国不废除汉字以提高民众的识字率呢?原因在于汉语中的同音词太多,没有汉字,人们无法区分这些同音词。
举几个例子:读“かがく(ka nga ku)”的单词有“科学”、“化学”、“価额(价格、价钱)”、“家学(家传之学)”、“歌学(和歌)”、“下学(一种哲学用语)”等等;读“おんがく(on nga ku)”的单词有“音楽”、“御学”、“御楽”、“御额”等等;读“けいこう(ke ko)”的单词有“倾向”、“荧光(萤火虫的光)”、“携行(带着去)”、“径行(径直前往)”、“経口(口服)”等等;读“かんとう(kan to)”的单词有“完投(棒球术语)”、“敢闘(勇敢斗争)”、“関东”、“巻头(卷首、书中最优秀的诗歌)”等等。
可以看到,同音词数量繁多,如果不用汉字做区分,单纯依靠假名,日本人会感到非常困惑。因此,汉字的存在对于区分这些同音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