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龖[dá] 字由两个繁体字的“龙”组成,属于“龙”部,有双龙之意,象征群龙腾飞的景象。古代“龖”字表示鬼魂飞翔的状态,现写作“龘”。古人用“震,龖之赫,霆之砉”来形容五龙的状态,其中“震”指雷,“龖”表示龙的威严,“霆”指雷声,“砉”形容雷声的尖锐。在古代文献中,“龖”字有以下含义:1. 双龙:震,龖之赫,霆之砉。2. 龙腾飞的样子:【亥集下】【龙部】 龖 ·康熙笔画:32 ·部外笔画:16《唐韵》徒合切《集韵》达合切,音沓。《说文》飞龙也。又《六书·精薀》震怖也。二龙飞,威灵盛赫,见者气夺,故讋从此省。《元包经》震龖之赫霆之砉。传曰:二龙怒也。又《集韵》悉合切,音趿。飞龙也。
“龖”字的结构独特,体现了古代汉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古代文献中,它不仅代表了龙的形态和声音,还与雷电等自然现象紧密相连,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威严。这种独特的构造方式和丰富的含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
“龖”字在古代文献中的出现频率虽然不高,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却十分深远。它不仅是对龙这一神秘生物的描绘,更是对自然界中惊人的力量和现象的赞叹。通过“龖”字,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这种敬畏之情。
“龖”字的演变和发展,也体现了汉字的演化过程。从最初的鬼魂飞翔状态到后来的双龙和龙腾飞的象征,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文化观念的变迁和汉字记录方式的进步。今天,虽然我们不再使用“龖”字,但它仍然存在于一些古籍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来说,“龖”字不仅仅是一个汉字,它还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见证。通过研究“龖”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精神世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