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超负荷工作与法律规定的冲突
在我国,据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护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其中三成以上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这与《劳动法》规定的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制度相去甚远。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导致护士过劳死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河北省三院的骨病科护士宋珈瑜在连续值两个夜班后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3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三病区护士李潇在小夜班后突发意外死亡,年仅24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护士平均工资约6700元,二线城市约5600元,七成以上护士月收入低于5000元,其中37.6%的护士月收入低于3000元,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仅占4.5%。高强度工作与收入的不成正比,让许多护士感到心酸。
二、职业尊重的缺失
尽管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但现实中她们常常未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护爱基金、新华网、护联网》联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护士在工作中遭受过心理创伤。护士也是普通人,她们会因为患者离世而悲伤,也会因为患者的感谢而开心。然而,当与患者发生矛盾时,往往要求护士道歉。有些医院甚至设立“委屈奖”,以奖励护士在遭受不公待遇时能忍辱负重。然而,护士们真正想要的是尊重和理解。
三、夜班的煎熬
夜班是护士心中的一大噩梦。每次上夜班前,护士们总是忐忑不安,不知夜间会有什么情况。接班时,最开心的是看到满床的患者,最难过的是听说收治了多少危重患者,这意味着自己可能一夜无眠。夜班工作中,万一不幸打盹被发现,轻则罚款,重则通报批评。下了夜班后,还可能面临补病历、开会学习等任务,因此许多护士即便下了夜班,也难以得到真正的休息。
四、持续的学习压力
护士需要记录每位住院患者的护理记录,尤其危重患者,病历厚度可观。一旦出现错误,还需全部重新抄写。除了病历,还有不断的考核,如业务学习、操作考核、护理职称考试等。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护理要求也在提升,工作辛苦之余,还要不停学习,确实让人感到疲惫。
五、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难题
大多数护士为女性,她们除了是护士,还是女儿、妻子和母亲。由于工作性质,她们常常白天工作,夜晚值班,节假日也坚守岗位。当家庭和工作产生矛盾时,护士们往往疲于应对。比如家人生病时,她们既要照顾家人,又要忙于工作,心酸无助之情难以言表。护士的辛苦和责任选择,不应仅在每年5月12日这一天得到关注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