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是否周延,指的是对所有判断对象是否有进行断定。在命题形式“S是P”中,S代表命题的主项,P代表命题的谓项。我们以“所有一班的同学都是团员”为例,这里的主项“所有一班的同学”对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进行了论断,因此它是周延的。而在“一班有的同学是团员”中,“一班有的同学”只是针对“一班的同学”这一群体的一部分进行了断定,因此其主项不周延。由此可知,全称命题的主项是周延的,而特称命题的主项则不周延。
肯定命题的标准形式为“S是P”,而否定命题为“S不是P”。我们以“所有一班的同学都是团员”为例,这里的谓项“团员”仅指主项“所有一班的同学”中的团员,而其他班上的团员并没有包含在内。因此,这里的团员不是全体团员,而是特定班级的团员,故谓项不周延。相反,“所有一班的同学都不是团员”中的谓项“团员”指的是任何一个团员,也就是说,一班里的同学不是任何一个团员,因此谓项是周延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例子来进一步理解。比如“所有的石头都不会死”,这里的主项“所有的石头”覆盖了所有石头,因此是周延的。而谓项“不会死”则仅表示这些石头不会死亡,但并未覆盖所有可能存在的对象,因此也是不周延的。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周延与否取决于命题是否对所有对象进行了断定。全称命题的主项和否定命题的谓项通常是周延的,而特称命题的主项和肯定命题的谓项通常不周延。
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周延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