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查项目包括耳部检查和耳镜检查法。详细询问以往耳部及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史对耳鸣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例如,使用耳毒性药物史、伤史、中耳炎史等。
小儿发病少,青春期发病率高,老年人发病率又高,这可能与动脉硬化和神经退变有关。性别和侧别无大差异。
起病方式有急骤和缓慢两种。急骤发病者常见于传导系统,如咽鼓管阻塞、急性中耳炎等;感音系统常见于外伤、中毒、美尼埃病等。起病缓慢者多与全身性疾病有关。
耳鸣音色分为低音调和高音调。低音调耳鸣多为传音系统病变,高音调耳鸣多在迷路、听神经、中枢病变时发生。但有时也有相反的现象。
耳鸣的持续性和间歇性与病变部位有关。持续性耳鸣多发生在感音神经部分,间歇性多为传音性。
耳鸣多为种主观感觉,难以检测。但可以用纯音听力计进行频率匹配及响度平衡的方法测出耳鸣的强度和频率。客观性耳鸣可用助听器或听诊器检查。
若怀疑有腭肌阵挛者,可利用肌电图检查,将电极放人肌肉内,记肌肉活动时电位改变与耳鸣的关系。
X线血管造影有助诊断血管畸形、动静脉屡、血管分布等。颈椎x线片可检查有无骨质增生压迫血管。
X线断层片、CT头颅扫描以除外颅内病变。
耳鸣的检查应包括病因检查和客观测定。耳鸣的客观测定就是从音调、响度、音色等方面对耳鸣的音响性质进行检测。耳鸣的主观特征,因此对耳鸣的检查需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耳鸣问诊表见“西医诊断标准”。耳鸣音调匹配与病变性质有关。传音性聋的耳鸣频率一般比感音性聋为低,其频谱常相当于听力损失最明显的频率范围。
耳鸣最常见的频谱是3500Hz~6900Hz,半数以上属窄带噪声。少数属纯音,某些患者的耳鸣不易匹配。
耳鸣响度匹配与患者所诉的严重程度不符,耳鸣响度和疾病种类无相关性。就患者所受到的干扰程度而言,耳鸣的频率可能比其响度起更重要的作用。
耳鸣的音色分为15种,其中"金"最多,其次为"基"、"肯"、"皮"、"夏",5种似声词占总数的83.6%。
脑干听诱发电反应难以区别耳鸣者与耳聋者。单纯ABR和耳蜗电图尚不能确定耳鸣的存在。
耳声发射研究结果显示:耳鸣频率与自发性耳声发射频率不一致;94.8%的感音神经性聋伴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相应频率出现振幅下降或缺失。
在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42%未发现DPOAE改变,耳鸣可能是由蜗后病变引起,亦或其他诸如精神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