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是企业持续成功的关键。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无论企业还是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是推动组织发展的动力。然而,创新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显著特征?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对创新的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将创新分为五个“应当做”的事项、三个“不应做”的事项,以及三个创新成功的“条件”。
**五个“应当做”的事项**
1. 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应从分析机遇开始。
2. 创新既是概念的又是感知的,因此需要多看、多问、多听,以便发现新的机会。
3. 有效的创新必须简单且专注。
4. 成功的创新往往始于不起眼之处,目标是为了获得领导地位。
5. 创新不应该是复杂的,而应能被普通人实施。
**三个“不应做”的事项**
1. 不要过于聪明,创新需要能够被普通人操作,以便大规模实施。
2. 不要尝试太多花样,避免分心,一次不要做太多事情。
3. 不要为了未来而创新,而应关注当前的市场需求。
**三个创新成功的“条件”**
1. 创新是一项工作,它需要知识、智慧和才能。
2. 成功创新者必须发挥自己的长处。
3. 创新是经济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并以市场为驱动力。
在笔者看来,管理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实践:
1. 管理创新是一种主动的行为,需要主动寻找并改变具有创新潜力的事物。
2. 创新意味着选择和机会,需要选择正确的创新领域和方法。
3. 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考虑,而不仅仅是部门的单独行动。
4. 管理创新的层次性:高层关注战略,中层关注制度,基层关注服务和激励。
5. 管理创新可以是渐进的,也可以是彻底的,取决于实际情况。
6. 创新应以市场为中心,满足消费者需求,而非仅仅关注产品技术。
7. 创新应以人为本,需要人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创新不同于发明,发明是科技行为,而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创新的基本特征包括:
1. 新颖性: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复制,它首先是一种新颖的事物。
2. 高价值性:创新能够提高资源产出,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
3. 目的性:创新强调效益的产生,是一个创造财富的过程。
4. 风险性: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5. 动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不断变化和适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