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成人的二尖瓣瓣口面积通常在4到6平方厘米。当二尖瓣瓣口面积减少时,可能会出现二尖瓣狭窄。根据瓣口缩小的程度,二尖瓣狭窄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具体而言,瓣口面积为1.5到2.0平方厘米时,被认为是轻度狭窄;1.0到1.5平方厘米时,被认为是中度狭窄;小于1.0平方厘米时,则被认为是重度狭窄。
二尖瓣狭窄的主要病因是风湿热,也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瓣环钙化引起。瓣环钙化的原因可能包括老年性退行性改变或结缔组织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硬皮病。
急性风湿热后形成二尖瓣狭窄通常需要至少两年,而通常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多次反复发作的急性风湿热可能导致病理改变比仅有一次发作的情况更早出现。多数病人的无症状期可能在十年以上,因此,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病人通常在40到50岁时开始发病。
二尖瓣狭窄的基本病变包括二尖瓣瓣叶的增厚、粘连、融合以及瓣下腱索的挛缩,这些病变可能导致二尖瓣口开放幅度减小、开放受限,甚至出现梗阻。轻度狭窄可能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影响,但中度和重度狭窄需要积极治疗。治疗方案可能包括球囊扩张或二尖瓣置换。对于重度狭窄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开胸换瓣手术,如生物瓣或机械瓣置换。对于轻度和中度狭窄的病人,可以进行随诊观察,主要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来确定瓣口面积,并根据狭窄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