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明果,亦称青团、清明粑、清明馍馍或清明蒿子粑,是中国南部及中东部地区的特色食品。
2. 在清明时节,食用青团的风俗广为流传。青团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如上海、宁波称青团,苏州叫青团子,杭州称清明团子或青团子,南京称清明团或春团,温州叫清明饼儿,金华称清明果儿(月牙形的称清明饺儿)。
3. 清明果的制作,早期使用浆麦草汁与水磨糯米粉混合,包裹以细腻的糖豆沙馅,有时加入糖猪油。完成后,青团需蒸熟,再刷上熟菜油。
4. 青团色泽油绿如玉,口感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是江南人祭祀祖先的重要食品。
5. 清明吃青团的习俗可追溯至周朝。古时的寒食节,人们制作各类寒食食品以供寒食期间食用,青团便是其中之一。
6. 青团的传说之一讲述了一位农民在清明节帮助太平军将领陈太平躲避清兵的故事,青团因此流传开来。
7. 另一个传说描述了一个年轻人金兰感悟到母恩,用野草绵青制作的苦饼来纪念母亲,后来演变为清明节的食俗。
8. 食用清明果时应注意:加热后食用,与竹笋或马兰头搭配,避免与肥肉同食,搭配助于消化的食品如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