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妆品是通过涂抹、喷洒或其他方式作用于人体表面,如皮肤、毛发、指甲、唇齿等,旨在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修正人体气味,维持良好状态。这类产品包括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彩妆作为化妆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涉及粉底、蜜粉、口红、眼影、胭脂等彩色化妆品,用于美化面部,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彩妆行业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其发展趋势常被视为经济变化的晴雨表。
近年来,全球彩妆市场规模增速缓慢。2010年以来,全球化妆品市场持续保持在4000亿美元以上,但在2015年出现较大滑坡,主要受到欧元区需求不振和巴西经济萎缩的影响。2016年,行业逐渐恢复增长,但增速较慢。预计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4655亿元,其中彩妆市场为838亿元,整体变化较为稳定。
在中国,彩妆产品占比低,但市场潜力巨大。由于历史上注重养生,中国人在化妆需求上的增长起步较晚。2017年,彩妆在化妆品中的比重仅为9%,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8%。然而,随着互联网普及和社交媒体影响,彩妆产品的营销渠道得以拓宽,三四线城市消费者逐渐增多。特别是90后和95后成为彩妆消费主力军,受日韩男团和网红影响,男性化妆也成为一股趋势。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3615.7亿元,同比增速为8.79%,其中彩妆行业规模为34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1.55%,远超全球增速。这得益于国产彩妆品牌的迅速崛起,它们凭借不输大牌的质量和亲民的价格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故宫口红”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迅速走红。在经济疲软时期,“口红效应”显现,人们倾向于购买廉价的消费品如口红以排解消费欲望。国货彩妆在双十一等线上购物节表现抢眼,销售额集中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科研创新是化妆品行业的立足之本。上海家化在研发费用上投入最高,2018年上半年达到6693万元。与国际一线品牌相比,国货彩妆在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上可能缺乏优势,但在本土化过程中与消费者契合方面更胜一筹。互联网带来的渠道变革为国货彩妆提供了更多创意性营销选择。
当前,国货彩妆迎来崛起良机。在保留传统特色与国际化之间寻找平衡,国货彩妆或许能走出一条独特逆袭之路。未来几年,中国彩妆行业将开启与国际一流品牌的激烈竞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