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建起完整的世界。它能够充分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刻画人物性格,描绘生活状况乃至整个世界的背景。小说通过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作家对人物的多角度、全方位描写。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从多个角度,运用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手段,多角度刻画人物。这使得小说成为文学作品中独一无二的存在,能够全方位地描绘人物。
小说具有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情节不仅完整,而且多变,尤其在长篇小说中,头绪纷繁,线索众多。现代小说更打破传统的故事情节结构,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技巧展现情节的完整性。即使表面上时空颠倒,通过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发现情节仍然是完整的。当代一些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看似时空交错,实则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情节依然完整。
小说还具有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小说可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不仅展示了人物的身份、情致和品格,还能通过展示人物的独特环境,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面貌。小说的这些基本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丰富细致的人物刻画需要借助情节的展开,具体独特的环境描写则为人物活动和情节铺叙创造特定的氛围。欣赏小说时,读者需要根据小说的基本特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歌是一种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音韵。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诗歌的定义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以及语言具有音乐美。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需要具备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主题和结构完整性等要求,并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另一方面,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它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戏剧文学的特点包括集中性、舞台性和动作性。高度的集中性适应舞台演出的各种局限,包括人物集中、情节集中和场景集中。戏剧文学必须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内容高度集中,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太多,故事不宜太复杂,场景也不能有过多变化。动作性强调戏剧中的一切必须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动作是按照人物性格特征精心提炼出来的典型化动作。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散文的特点包括形散而神不散,意象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形散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和结构上需要考虑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借助一定的线索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的线索有多种,包括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作品中的“我”等。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通过想象与联想,散文可以实现物我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清新隽永,质朴无华,能够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