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有时会针对特定的读者群体。撰写这类具有明确读者的文章时,作者需要根据读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文章能够被读者接受,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我国古代著名的奏章和表文《谏逐客书》和《陈情表》中的高超说服艺术,探索如何化解读者对文章的潜在制约。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政的一篇奏章,成功解决了秦王对“逐客”政策的疑虑,使秦王立即改变主意,重新接纳了客卿,从而推动了国家的富强和统一。《陈情表》则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表文,成功消除了晋武帝对他这位前蜀汉官员怀念旧朝的疑虑,使晋武帝相信李密既对祖母尽孝,又对晋朝忠诚,最终允许李密留在家中赡养祖母。
这两篇文章为何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取得极佳的效果?这与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考虑读者的影响密切相关。作者在选择材料、论证观点时,都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他们通过选择读者感兴趣的材料,以及明确论述利害关系,有效地化解了读者的抵触情绪。
具体而言,作者在文章中巧妙地利用读者的兴趣点,比如秦王对国家富强的追求,以及李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作者还通过明确论述利害关系,让读者意识到接受文章观点的重要性。这不仅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也大大提高了读者的接受度。
此外,作者还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修辞手法,以及合理的论证结构,使文章更加吸引读者,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这样的写作方式,使得文章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总之,通过分析《谏逐客书》和《陈情表》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考虑读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表达方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在撰写具有明确读者的文章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