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安全健康防护包括的内容如下: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这包括确保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2. 生产布局应合理。生产布局应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和远端操作,以减少直接接触,并根据生产工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有害和无害作业应分开。工作场所的生产过程应合理规划,将有毒物质的工作与无毒物质的工作分开,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
4.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这些装置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检定,并确保正常运作。
5.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配置现场急救用品。急救用品应根据现场防护需要配置,并确保易于获取。
6.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配置冲洗设备。这些设备应方便使用,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在10秒内得到冲洗。
7.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配置应急撤离通道。通道应保持通畅,并设有应急照明和明显的警示标识。
8.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配置必要的泄险区。泄险区的设置应考虑生产条件、化学品的特性和用量,并确保泄险区周围的环境安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