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少年儿童的代称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07 07:23:17
古代对少年儿童的代称是什么?
-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至3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童年的代称,总角也用来指代儿童。- 龆年:指8岁的男孩,这时儿童开始换牙。-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儿童。- 髻洞行年:指10岁的女童。- 金钗之年:指12岁的女童。- 豆蔻年华:指13至14岁的女童。- 舞勺之年:指13至15岁的儿童。- 及笄之年:指15岁的女童,这时女孩通常会束发。- 志学之年:指15岁的男童。- 碧玉年华:指16岁的女童。- 舞象之年:指15至20岁的青少年。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礼仪的重视。
导读-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至3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童年的代称,总角也用来指代儿童。- 龆年:指8岁的男孩,这时儿童开始换牙。-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儿童。- 髻洞行年:指10岁的女童。- 金钗之年:指12岁的女童。- 豆蔻年华:指13至14岁的女童。- 舞勺之年:指13至15岁的儿童。- 及笄之年:指15岁的女童,这时女孩通常会束发。- 志学之年:指15岁的男童。- 碧玉年华:指16岁的女童。- 舞象之年:指15至20岁的青少年。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礼仪的重视。

古代对少年儿童的代称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2至3岁的儿童。
- 总角、垂髫:童年的代称,总角也用来指代儿童。
- 龆年:指8岁的男孩,这时儿童开始换牙。
-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儿童。
- 髻洞行年:指10岁的女童。
- 金钗之年:指12岁的女童。
- 豆蔻年华:指13至14岁的女童。
- 舞勺之年:指13至15岁的儿童。
- 及笄之年:指15岁的女童,这时女孩通常会束发。
- 志学之年:指15岁的男童。
- 碧玉年华:指16岁的女童。
- 舞象之年:指15至20岁的青少年。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礼仪的重视。
古代对少年儿童的代称是什么?
-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至3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童年的代称,总角也用来指代儿童。- 龆年:指8岁的男孩,这时儿童开始换牙。-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儿童。- 髻洞行年:指10岁的女童。- 金钗之年:指12岁的女童。- 豆蔻年华:指13至14岁的女童。- 舞勺之年:指13至15岁的儿童。- 及笄之年:指15岁的女童,这时女孩通常会束发。- 志学之年:指15岁的男童。- 碧玉年华:指16岁的女童。- 舞象之年:指15至20岁的青少年。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礼仪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