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行书创作通常有二种方式:
一种是:“意在笔先”,笔墨未动,但作品已构思在心中。另一种是:“心随笔动”,信笔挥洒,所谓“无意于佳,乃佳”。
这二种创作方式,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具有广泛的内涵。它们既适用于行书的创作,也适用于任何书体的创作。
一般而言,我们在进行行书或其它书体的创作前,我们应首先将自我的创作意识调动起来。那什么是创作意识呢?简言之,就是“我想写”,主观意识中有创作的冲动。说得直白些,就是兴致所至,想写上几笔。这种创作意识的产生可以来自于各个方面。
那有了创作的意识,产生了行书和其它书体创作上的冲动后,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呢?是马上挥毫泼墨呢?还是先求“意在笔先”呢?
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意在笔先是说在下笔前,先对作品的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一下大致的构思,然后再依构思创作书写。这种创作方式比较理性,基本能比较正常地反应出创作者的书法水平。东汉书法家蔡邕作书前非常重视事先的准备与构思,他说:
“默坐静思,随形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
蔡邕的意思是作书前应先静默构思,认真的思考后再书写。
其实,这二种创作方式之间并无巨大的差异,它们完全可以在下笔的一瞬间相互转化,创作之前所预想的字形的大小、向背等结字上、笔法上及至章法上的东西,在下笔书写后即处于动态的,不断变化之中。而这些变化都由书者依个人所具备的书法功力、所掌握的书写技巧以及艺术天赋等等方面来调动控制。所以,“心手双畅、人笔合一”一直是历代书者所苦苦追求的书法创作境界。
行书是书法五种书体中的一种,它的创作过程与其它书体相比,并无特殊之处。行书的特点是书写连贯自然,在行书的书写过程中讲究气息贯通,笔断意连。书写节奏感在行书的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书写时控制用笔、结字和章法上节奏的变化,我们可以使我们的行书作品富于变化和增添艺术感染力。所以,在进行行书创作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行书的书写节奏,要充分认识到书写节奏在行书创作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进行行书创作时,还要注意充分展示出自我的风格和个性特点,要打造出我们行书作品中所独有的神采气质,这样我们的行书作品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不会流于泛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