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辩术原理》是昆体良的著作,作为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在这本书中系统论证了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
昆体良认为,雄辩家的培养应从咿呀学语开始,经过各个阶段的教育,直至达到雄辩术的顶峰。具体而言,他将雄辩家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家庭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基础,而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
第二阶段是初级学校。昆体良反对古代罗马贵族聘请家庭教师的传统做法,主张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
第三阶段是高级学校。在初级学校中,儿童主要学习阅读和书写。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深信每个儿童都具有才能上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昆体良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对于智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进度和内容方面可以适当迁就一些;但对于天赋素质丰饶的学生则要尽力培养,使他们成为真正的雄辩家。他还提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的方法,作业的分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此外,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认为这是对儿童的凌辱。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昆体良的这些教育思想和方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