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彭静山的针灸秘传十绝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04 03:30:35
文档

彭静山的针灸秘传十绝招

身柱穴位于脊椎正中线上,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时,患者采取坐位,俯首取穴。使用1.5寸长、直径0.32mm的28号针,对准穴位直刺,直至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缘。留针20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然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身柱穴主要用于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抗高烧和治疗小儿疾患。二、针刺后遗痛;对于针灸后出现的局部疼痛,可在相对的穴位针刺,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这种方法被称为“针灸后遗痛”。三、大接经;大接经是一种针刺方法,用于治疗经过多次针灸治疗后无效的疾病。具体做法是,使用1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按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四、腰痛针术;
推荐度:
导读身柱穴位于脊椎正中线上,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时,患者采取坐位,俯首取穴。使用1.5寸长、直径0.32mm的28号针,对准穴位直刺,直至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缘。留针20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然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身柱穴主要用于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抗高烧和治疗小儿疾患。二、针刺后遗痛;对于针灸后出现的局部疼痛,可在相对的穴位针刺,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这种方法被称为“针灸后遗痛”。三、大接经;大接经是一种针刺方法,用于治疗经过多次针灸治疗后无效的疾病。具体做法是,使用1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按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四、腰痛针术;


一、身柱妙用
身柱穴位于脊椎正中线上,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时,患者采取坐位,俯首取穴。使用1.5寸长、直径0.32mm的28号针,对准穴位直刺,直至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缘。留针20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然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身柱穴主要用于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抗高烧和治疗小儿疾患。
二、针刺后遗痛
对于针灸后出现的局部疼痛,可在相对的穴位针刺,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这种方法被称为“针灸后遗痛”。
三、大接经
大接经是一种针刺方法,用于治疗经过多次针灸治疗后无效的疾病。具体做法是,使用1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按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
四、腰痛针术
腰痛针术采用缪刺法,在腰痛部位找出最小而最痛的部位,然后在腹部相对应的痛点针刺。例如,最痛点在命门左15厘米,再下6厘米处,那么就在脐左15厘米再下6厘米处针刺。这种方法对治疗腰痛效果显著。
五、截根疗法
截根疗法适用于治疗瘰疬、乳腺增生、发际疮、痤疮、疖肿等疾病。使用直径1毫米、2寸长的针,找准穴位,严密消毒后,针向脊椎方向刺入肌肉中间。留针20至30分钟,病重者可留更长时间。
六、痛点止痛法
痛点止痛法是针灸的缪刺取穴法,用于治疗小面积疼痛。具体做法是,在痛点的相对侧快速刺入,例如痛处恰当内关,可针外关;痛处恰当阳陵泉,可针阴陵泉。
七、快速降压
快速降压法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具体方法是,在膈俞穴埋入皮内针,冬季可埋5天,夏季埋3天。起针后间隔1天,继续埋针。
八、失眠特效穴
治疗失眠的穴位包括大椎、陶道、神堂等。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陶道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神堂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
九、治脑三穴
治脑三穴位于哑门穴直下发际中,再下一横指为治脑二穴,再下一横指为治脑三穴。用28号针可刺入一寸。主治一切脑系疾病、颈强作痛、中风失语舌强。
十、翳风治牙疼
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用28号1.5寸针,向前下方直刺入1寸,并作轻度旋捻以增强针感。
十一、首尾循经治疔毒
疔毒多发生在露出衣服外边的部位,而且都生在穴位各经的起止部位。治疗时,针其另一端的穴位。如疔毒发生在起端穴则针其止端穴,发生在止端穴则针其起端穴。
十二、四缝穴的效验
四缝穴在手指食、中、无名、小四指头的第一、二指节横纹中,通于大肠、心包、三焦、心、小肠五个经。主治小儿疳疾、气管炎、蛔虫、消化不良、身体羸瘦、发育不良等疾病。
十三、皮内针十法
皮内针十法包括调整经络、治疗冻疮、止痛、巩固疗效、治疗失眠、小儿尿床、促进乳汁分泌、延长眼针穴疗效、减肥和治疗膝关节疼痛。
十四、甩针挂钩疗法
甩针挂钩疗法适用于面瘫初期,使用六寸长针,从患侧颊车下方进针,先深后浅,旋捻针柄,拉针柄向上提十余次。
十五、肝肾四穴
肝肾四穴包括肝经大敦、太冲、肾经太溪、脾经三阴交,主要用于治疗寒疝和气疝。
十六、腹结通便
腹结通便是通过在左腹结穴埋皮内针,刺激结肠使肠蠕动加快,从而帮助排便。
十七、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肿
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肿采用扬刺法,在肿处以中心一针,四周各一针,肿块大的还可以沿根部横刺之。
十八、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的穴位名称为喇嘛穴,位于背后腋窝缝的缝纹头。治疗时,先刺少商、金津、玉液出血,然后针喇嘛穴,深度1至1.5寸,手法为慢慢旋捻,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

文档

彭静山的针灸秘传十绝招

身柱穴位于脊椎正中线上,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时,患者采取坐位,俯首取穴。使用1.5寸长、直径0.32mm的28号针,对准穴位直刺,直至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缘。留针20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然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身柱穴主要用于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抗高烧和治疗小儿疾患。二、针刺后遗痛;对于针灸后出现的局部疼痛,可在相对的穴位针刺,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这种方法被称为“针灸后遗痛”。三、大接经;大接经是一种针刺方法,用于治疗经过多次针灸治疗后无效的疾病。具体做法是,使用1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按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四、腰痛针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