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BIM软件众多,各有其特色,但市场上存在一些混淆概念的现象,我们需谨慎分辨,避免被促销手段所误导。有些软件虽然自称BIM,但实际上并不符合BIM的定义;而有些软件虽然从未自称为BIM,却拥有BIM的功能;甚至有些供应商对BIM的理解都不够清晰,却提供了大量的BIM服务。BIM培训的市场现状也不容乐观,很多培训师本身对BIM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受培训的人员自然也就更加模糊。因此,在群里才会遇到那么多被误导的例子。
根据功能的不同,BIM软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基于绘图的BIM:这类软件以Autodesk的Revit等产品为代表,这些软件实际上是在收购其他公司后完善起来的。目前,许多人所谓的BIM知识,大多只是会使用Revit等软件进行绘图。然而,将这种BIM应用简单地等同于三维CAD是不准确的。
2. 基于专业的BIM:此类软件种类繁多,且各有其专注领域。例如,建筑领域有ArchiCAD等软件;国内的天正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则有中国建科院的PKPM等。这些软件虽然在图形引擎的易用性上可能存在不足,但从整体来看,它们仍然是符合BIM标准的软件。此外,声学、光线、能耗、暖通水电弱电监控等领域也有相应的专业软件。在预算造价软件方面,PKPM等体系处于领先地位,而广联达、鲁班软件等也涉足BIM领域。其中,鲁班软件专注于施工阶段,拥有多个成功案例。Autodesk也推出了多款适合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的专业软件,大多基于Revit绘图平台。在专业BIM软件中,若没有自身的图形引擎,通常会采用第三方的平台,如Autodesk的CAD和Revit等。
3. 基于管理的BIM:这类软件主要应用于设施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领域,这是我最擅长的专业,也是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带头专业,但在国内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方面的软件,国内尚无成熟产品,国外则有很多,如美国的Archibus等。当然,基于管理的BIM并不排斥3D,只是在完全不需要3D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投入资金呢?设施管理的发展缓慢导致了全行业对BIM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在CAD时代,设计院的图纸文档管理、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以及甲方建成后的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传统的CAD文件传递都没能做好,更何况是全生命周期的BIM呢?此外,国内所谓的建筑项目管理门户系统也有很多供应商,如Autodesk的Buzzsaw等。如果将BIM的B(building)扩大到P(project),这些软件也可以纳入BIM的范畴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