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蚕的一生中,从幼虫到蛹再到蚕蛾,经历了多个阶段。它们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进食桑叶,但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却会吐出柔软、光滑、洁白的丝来构建茧,这一过程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赞美那些无私奉献的人。
蚕蛾属于鳞翅目蚕蛾科,性格温和。幼虫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四次蜕皮,直到幼年老熟期,它们会停止进食和活动,看似进入了睡眠状态,这就是所谓的“蚕眠期”。此后,它们会排出体内残渣,开始吐丝,形成一个个丝茧。
在茧内,幼虫将丝液完全吐尽,之后会经过几天时间,蜕去皱褶的旧皮,变成圆胖的黄褐色蛹,人们亲切地称它为“蛹宝宝”。再过一段时间,蛹会变成带有翅膀的蚕蛾,挣破茧壳,获得自由。现在的蚕已经从野生状态被驯化为家养品种,学名为家蚕蛾。
蚕吐丝的过程非常复杂,其幼虫体内有一套完整的造丝系统——丝腺体。丝腺体通过挤压器与吐丝泡相连,构成了一台“天然纺织机”。幼虫吐丝时,挤压器通过周围的肌肉收缩与舒张,将丝腺体中的丝液挤压出来,与空气接触后,形成细长的丝。
蚕结茧时,头会不停地上下左右移动,形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8”字形丝围。每个茧通常由20多个丝围组成,形成一个丝列。当茧的一端织好后,蚕会180度大转弯,开始另一端的编织,因此家蚕的茧子通常是两端较粗,中间较细,形状像花生。蚕每结一个茧,需要转换250至500次位置,编织约6万个“8”字形丝围,每个丝围长约0.72厘米。蚕就这样不停地织,直到抽尽体内全部丝液,化蛹成蛾,为人类世代造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