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多动症,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这类患儿的智力通常正常或接近正常,但表现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及冲动任性等症状,且常伴随学习困难。
智力落后则有其明确的定义,旨在揭示儿童智力发展的不规律性。它不仅是区分儿童智力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决定教育方式的重要参考。智力正常的孩子通常会被安排进入普通学校,而智力落后的孩子则需要进入特殊教育机构。
区分两者的方法多样。例如,开口叫爸爸妈妈的时间:多动症患儿通常在一岁左右;低能儿则在一岁半以后。在学龄前,多动症患儿表现出好动顽皮,而低能儿则表现得较为老实听话。低能儿在学习时表现认真,成绩却提升不明显;多动症患儿上课开小差,回家贪玩,不认真做作业。低能儿在老师辅导时接受能力差,理解力低;多动症患儿虽然能理解,但心不在焉。低能儿难以通过“益智药”改善,而多动症患儿服用“利他林”后效果立竿见影。
低能儿的学习成绩虽然较差,但相对稳定;而多动症患儿的成绩则波动较大,有时甚至能得满分,有时则是零分。低能儿在常识判断和理解力方面较弱,而多动症患儿表现较好。智商检查显示,多动症患儿的智力大多在80以上,而低能儿则在70以下。低能儿需要通过反复正面引导和教育来改善,而多动症患儿通过药物治疗可得到改善。
正确区分这两种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多动症患儿,避免延误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