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书信格式是怎么样的?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04 05:11:17
文档

书信格式是怎么样的?

书信格式历史悠久,其变化多样。现今通行的书信格式主要分为五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称呼,亦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需在信纸首行顶格,后加“:”,冒号后不需再写字。称呼与署名需对应,明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称呼可用姓名、称谓,或加修饰语。具体细则如下:长辈:近亲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亲戚关系的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平辈:夫妻或恋爱关系直接用对方名字或昵称,如“丽”、“敏华”;同学、同乡、同事、朋友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
推荐度:
导读书信格式历史悠久,其变化多样。现今通行的书信格式主要分为五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称呼,亦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需在信纸首行顶格,后加“:”,冒号后不需再写字。称呼与署名需对应,明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称呼可用姓名、称谓,或加修饰语。具体细则如下:长辈:近亲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亲戚关系的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平辈:夫妻或恋爱关系直接用对方名字或昵称,如“丽”、“敏华”;同学、同乡、同事、朋友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


书信格式历史悠久,其变化多样。现今通行的书信格式主要分为五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称呼,亦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需在信纸首行顶格,后加“:”,冒号后不需再写字。称呼与署名需对应,明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称呼可用姓名、称谓,或加修饰语。具体细则如下:



长辈:近亲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亲戚关系的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
平辈:夫妻或恋爱关系直接用对方名字或昵称,如“丽”、“敏华”;同学、同乡、同事、朋友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
晚辈: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
师长:通常只写其姓或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如“戴老”、“周老”。
单位或几个人: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正文的主要部分为写信人要说的话,动笔之前,应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结尾习惯写法有两种: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署名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日期,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文档

书信格式是怎么样的?

书信格式历史悠久,其变化多样。现今通行的书信格式主要分为五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称呼,亦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需在信纸首行顶格,后加“:”,冒号后不需再写字。称呼与署名需对应,明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称呼可用姓名、称谓,或加修饰语。具体细则如下:长辈:近亲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亲戚关系的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平辈:夫妻或恋爱关系直接用对方名字或昵称,如“丽”、“敏华”;同学、同乡、同事、朋友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