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楂为浅根性树种,主根不发达,但生长能力强,能在瘠薄山地生长。侧根多分布在地表下30~60厘米的土层内,最深可达90厘米,而10厘米以上和90厘米以下土层内的根量很少。侧根主要分布在40厘米左右的土层内,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约为树冠的2~3倍。山楂苗定植后,当年发根较晚,地上部生长较弱。第2年缓苗后,长势转旺,以后便一年比一年旺。然而,修剪时不能因长势旺而大甩大放,即使延长枝也不剪,这样会影响树体结构和骨架牢固,枝组的合理分布。虽然可能提早结果,但结果面积小,产量低。
山楂的顶端优势强于苹果、梨树。因此,树冠内部的中、短枝和小枝组的寿命相对较短,结果后易衰亡。修剪时应注意抑制顶端优势,维持树冠内膛枝组的健壮生长。抑制顶端优势的常用方法是加大骨干枝的开张角度。顶端优势减弱后,内膛的中、短枝转化力增强,副芽和隐芽也可能萌发新枝。利用这些枝条培养结果枝组,可使内膛充实、丰满,扩大结果面积,提高果实产量。
山楂的顶芽肥大、饱满,延伸能力强。顶芽萌发后,往往独枝延伸生长,生长势很强,生长量很大,这对下部侧芽的萌发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山楂除顶芽肥大外,以下的2~3个侧芽也比较肥大,其萌发力也很强,长势也较旺,但下部侧芽的萌发力则很弱,所以,枝条的下部和内膛就比较容易光秃。
山楂树适应性强,即使在山岭薄地,生长发育也比其他果树为好。肥水条件较好的山楂园,容易获得连年丰产,也不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山楂树体高大,树冠常大于苹果树和梨树,干性也很强,其中干常强于和大于一层主枝。因此,山楂园的株行距应适当大些;修剪时,一层主枝的开张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助长中干的过强长势。
山楂萌芽力中等,成枝力强。强旺的发育枝短截后,能抽生3~5个长枝,长枝以下还可能抽生几个中、短枝,再往下的侧芽便成为隐芽。这些隐芽不易萌发,所以,下部常易光秃。树龄越大,隐芽萌发越困难。因此,山楂老树较难更新。但在主枝基部的隐芽,有时可萌发徒长枝,可代替下层枝进行更新。
山楂幼树生长旺,发枝上强下弱,基部常不萌发,所以层性明显。山楂幼树发育枝的年生长量可达2.0米以上,而且有2次生长现象,停止生长的时间也比较晚。山楂幼树营养生长占优势,地下部根系的生长也很快;离心生长较快,水平生长较弱;地上部树冠扩展快,纵向生长大于横向生长。因此,山楂幼树的整形修剪,应在不影响骨架的前提下,尽量多留小枝和辅养枝,缓放临时性长枝,以期缓和树势,增加中、短枝数量,在扩大树冠的同时,及早成花结果。
山楂树结果早,寿命长。嫁接的山楂苗栽植后,一般2~4年即可开花结果。以后便随着树龄的增长,产量逐年增加,到10年生前后,便进入盛果期。到60~70年仍不衰老,继续结果。单株或单行栽植的山楂树,结果年限更长,有的可达150年以上。然而,如修剪不当,忽轻忽重,则树势很易转弱,产量大幅度下降,树体寿命也明显缩短。
山楂树成花容易结果早。山楂幼苗定植后,5年便可丰产。像苹果树那样适龄不结果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由于山楂树成花容易结果早,所以在幼树期间,如结果过多,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而成龄大树,因树体贮备营养较多,只要结果不是过多,一般不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山楂的结果枝共有6种类型: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长梢腋花芽果枝、中梢腋花芽果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