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发在古文中有着多种叫法,例如青丝、鬓发、白首、云鬓和螺髻。
青丝,意指黑发,如唐代李白在《将进酒》中有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意为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黑发晚上就如白雪。
鬓发则特指耳朵前面的一绺头发或一簇卷发,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四回中提到:“黛玉略自照了一照镜子,掠了一掠鬓发。”描述黛玉照镜子时轻轻拂过耳朵前的发绺。
白首,泛指年老,头发变白。前蜀诗人韦庄《与东吴生相遇》诗中提到:“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意为十年来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
云鬓则用来形容妇女浓黑而柔美的鬓发,泛指头发。在《三侠五义》第九五回中,描述巧娘云鬓蓬松,形象生动。
螺髻则是螺壳状的发髻,源自晋代崔豹《古今注·鱼虫》中的记载:“童子结发,亦为螺髻。”描述童子扎起头发,扎成螺壳状的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