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波通过高功率微波束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及眼睛造成伤害,同时对心血管系统、肝脏等也有显著损害。
电磁污染作为人类第四大公害,已被广泛认可。中国电子学会电磁专业委员赵玉峰教授指出,带电体均会产生电磁辐射,当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将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引发疾病。
电磁辐射污染源遍布日常生活,包括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电子仪器、医疗设备、自动化设备及电脑、手机、微波炉、电磁灶等,甚至地铁列车。
电磁辐射强度受频率、距离及角度影响,频率越高、距离越近、角度不利,对人伤害越大。大功率高压线下或发射台附近危害更甚。
手机基站及传呼台天线建在高楼,楼板和周围建筑物的屏障能减少对楼内居民的影响。然而,距离天线10-20米的居民受影响较大。广播电视发射塔功率大,对周围居民影响稍大。
随着城市扩张,居民区与高压线距离缩短,电磁辐射风险增加。专业机构需实地测定确定某一地点受电磁辐射的准确值。
我国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制定了相关规范,如《环境电波卫生标准》,规定人群居住、工作场所的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一级为安全区,二级为中间区。超过二级标准地区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公共设施。
广电、IT、电力、电信、民航、铁路、医疗、金融等8个行业易受电磁辐射污染,需做好职业防护。日常使用电子仪器、办公设备时也应注意。
生活中,减少和防止室内电磁辐射污染:避免家用电器过于集中摆放,减少长时间操作使用电器,注意人体与电器距离。彩电至少4-5米,日光灯2-3米,微波炉开启后至少离开1米。手机接通瞬间辐射最大,尽量使头部远离天线。
不同人群对电磁辐射敏感度和承受能力不同,老人、儿童、孕妇需特别注意避免污染。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