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绩的《野望》展示了他在归隐之后的百无聊赖和彷徨心情。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野的景色,透过萧瑟宁静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抑郁,抒发了他的惆怅和寂寞。首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中,“皋”指的是水边之地,东皋则是诗人隐居地的名称,他曾自称为“东皋子”。他徘徊不定,似乎在寻找着可以依靠的地方,但又找不到答案,表现了他内心的彷徨。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中,树木和山峦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夕阳的余晖将它们映照得更加美丽。然而,这样的景色并未让诗人感到一丝安慰,反而更加深了他内心的孤寂。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述了牧人和猎人带着收获归来的情景,与诗人内心的空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动态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孤独无依的状态。他感叹自己无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能通过长歌来怀念古代隐士采薇的生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它不仅描绘了诗人归隐之后的生活场景,也表现了他在归隐之后内心的孤独和迷茫。首联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抒发情感;颔联和颈联则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尾联则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王绩的《野望》摆脱了初唐时期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五言律诗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