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意是马陆这种虫子即使被切断致死仍能蠕动,后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这里"百足"特指马陆,一种节肢动物,躯干有20节,生活在阴湿之地。
“死而不僵”并非“死而不僵硬”之意,而是指不倒下。《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作为“僵硬”义项下的例句,但这似乎不妥。《六代论》中“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这里的“僵”意为倒下,而非僵硬,因为“扶之者众也”与“不僵硬”无因果关系,而与“不倒下”具因果关系。
“详(佯)僵而弃酒”、“僵柳复起”中的“僵”皆为倒伏、倒下的意思。因此,“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意为:百足这种虫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比喻某人或集团虽然失势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气势和能量。
此成语多含贬义,用于形容那些虽已失败但仍显强势的人或集团。在历史文献中,它常被用来描述那些虽面临困境,但仍能顽强生存的势力。
由此可见,"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正确理解应为:百足这种虫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这一成语多含贬义,用以描绘那些虽面临困境,但仍顽强生存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