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同文化,汪曾祺笔下的北京,既有方正的街道,又有独特的文化。胡同的取名,大小,数量,功能,环境,以及北京人对方位的敏感,都反映了胡同文化的特征。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这种封闭性体现在许多具体表现上,如拉洋车时的方位叫喊,老两口睡觉时的位置调整。
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汪曾祺通过《茶馆》中的经典台词,自己小说中的对话,以及一个生动的打人事件,展示了胡同文化的这一特点。这种叙述方式不同于常见的说明文中的举例,而是带有文学意味的叙事。
在《胡同文化》中,汪曾祺还运用了浓厚的抒情笔调。如描述胡同的衰败景象时,他写道:“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情绪。结尾处的“再见吧,胡同”,更是将留恋,伤感和无奈之情交织在一起。
从《胡同文化》这篇散文可以看出,汪曾祺的散文文体形态之美,之奇。他的散文就像一幅画,说明是线条,叙事是填充在线条之内的颜料,抒情是画面呈现出的光泽和色调。
在《汪曾祺作品自选集》中,如《翠湖心影》《昆明的雨》《跑警报》等文章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汪曾祺追求的是和谐之美,他的散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表现出自然之至,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