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污染源分为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两大类。人为污染源中,工业和城市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以及病原体,若通过污水灌溉或污泥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则会对土壤构成严重威胁。同样,工业与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堆放也会导致有害物质的释放,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现代农业中,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例如,有机氯杀虫剂如六六六、DDT等,它们在土壤中具有较长的残留期,且能在生物体内累积;而氮、磷等化学肥料,未被植物吸收的养分会积累在根层之下,甚至渗入地下水,成为潜在的环境隐患。此外,禽畜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未经适当处理便施用于农田,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同样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自然污染源则源自某些矿床或元素和化合物的富集中心。当矿物自然分解与风化后,会形成扩散带,导致附近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异常升高,从而引发土壤污染。这些自然污染源通常不具备人为活动的直接干预,但同样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无论是人为还是自然污染源,都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这些污染源的特性和来源,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其对土壤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