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有乙型肝炎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是否可以母乳喂养,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母乳中的病毒含量远低于血液,且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因此在新生儿接种了乙肝疫苗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另一种观点则建议为了减少传播机会,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最好不要母乳喂养。
以下情况通常不建议母乳喂养。如果母乳能够检测出乙肝病毒,那么乳汁具有传染性。如果HBV-DNA呈阳性或母亲是大三阳状态,尤其是肝功能异常时,表明病毒处于活跃期,母乳的传染性较强。由于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果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部位有破损或溃疡,母乳中的乙肝病毒可能会通过这些途径进入婴儿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感染。此外,母亲乳头有破裂时也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对于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且经乙肝病毒基因检测为阴性的情况,如果婴幼儿表面抗体为阴性,表示缺乏保护性抗体,应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待保护性抗体产生后方可母乳喂养。我的观点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新生儿接种了预防针后可以母乳喂养。然而,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为了减少垂直传播的风险,建议不要母乳喂养。毕竟在吸食过程中存在病毒侵入的可能性。个人建议是,不要母乳喂养,选择奶粉喂养同样能够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详情